2025

09-29

今天回温了你的名字,还记得17年看的,当时还是小电视,但是看的真的非常感动,看完难受了好几天。后来看了些点评,觉得确实很多地方没有逻辑很多地方很怪,看完点评后很自然地就下降一个档次。不过现在回温完还是觉得,啊啊,无所谓了。本来商业电影心中就默许地降一档次,说到底怎么样是自己的感受,不过确实承认其有很大不足,音乐和画面占大分吧。现在感觉,唉,情绪在流逝,无聊,什么都很无聊,做与不做,成与不成,太无聊了,也就不关心了。情绪被消耗。快节奏,我真的相当推崇文字,但是说实话对文字的抵触也日益上涨了,看进去自然是天昏地暗地看了,但是门槛变得相当高了,见过好的自然不愿意放低期望,而不愿意浪费时间则往往挑选名气大或质量高的作品,探囊取物般得到珍宝的日子终会结束,大浪淘金必然会时常失望,关键就那结果是金子也并非人人喜爱,正所谓你很好但我没感觉。
此外,不以放松为目的的娱乐往往会消耗精力,就是说很累,看个几小时头昏眼花,到底不能放松过了头。

09-28

之前有提过题材各自的优势,因为近来把半月看完了,听说有番便去一看,结果和我看文字的想象真的是天差地别,说实话,这种绝症带来的幽灵感有时确实只能文字抒发吧,一直在说文字的边界就是想象的边界,想象可以不详细,其实说实话在我心中并没有建立一个清晰的模样,而是在朦胧中构建出一个形体,再借由作者的描述为其打上光影,因为不具象因为不详细,所以留白所以想象,而往往人的想象是美的,我不知道该这么说好,但是在想象的滤镜中,丑陋被筛去,只留下那点闪烁着光芒的精华。

09-16

写文章太困难,写的东西总是看了想吐。
写的理性,觉得笔力跟不上阅历,肤浅而又空洞;写的感性,笔力又跟不上情感,幼稚而又浅薄;写的直白感觉太无聊,写的复杂感觉太装,写的简单感觉没有起伏没意思,写的复杂觉得莫名其妙会无聊,写的少感觉讲不清楚,写的多感觉流水账太啰嗦,语气词少感觉太干硬,语气词多感觉太低龄。
这个度实在难以把控。
烦恼。

09-04

谈谈题材
最近看了半月,个人比较喜欢文字,小说这一题材好在文字上天然具备的留白优势,也就是想象的扩展才是重头,但是,想象力的萎靡同样反过来约束了沉浸,也就是说,高压环境是不支持阅读的。
像游戏这种,重头在于操作,或者说是参与,不管开放还是线性,结局固定还是多向,起码是需要参与去推进的,而参与,也就是行动,通常更容易去沉浸,毕竟常说劳有所获,付出然后得到回报,很天经地义,不过同样是古老的矛盾,回报不一定满足付出时的期望,而且电子劳动有时也并不轻松。
像视觉小说,半放弃了文字的留白能力,重点放在了情节构筑的具象上,有好有坏,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它不得不存在具象,联想什么都得具象。视频一类,则是可视化为主,看着别人游戏的感觉吧,毕竟游戏需要付出,精力或是时间,而视频只要理解不用动手。
我感觉人实在是会随着时间潜在地改变偏好,哪怕抗拒改变,到底是青春不再,衰败似枯叶,甚至不需遥想,两个月前尚感觉精力充沛,而后深居简出一月仍觉得活力无限,但又一个月后便是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,被抽离世界,却没什么所想,以至于电子阳痿也不觉得可惜,不明白是病后身体不好,还是精神衰退,时常犯困瞌睡,比从前多睡一两小时仍觉不够,令人烦恼,时间宝贵。

09-03

现代社会就是这样,不断的建构再不断的解构,搭好了积木房子又无情地拆毁它,然而拆毁后却未重建,只留下一地狼藉。

08-26

写作时总是不自觉地带上”我”字,各种我打头的我觉得我认为我感觉和各样的语气词啊唉哟呀欸,太幼稚了。说起来,”呀”这个词其实我挺喜欢的,但是感觉小学以后几乎没怎么用过了。倒不是说不用会更好,但就我个人而已,相当情况下去掉这些观感会更好。

把稚气的原因都推到这上面有点太粗暴了,其实是思维没有摆脱以往的状态。也是磨磨蹭蹭不愿摆脱有关吧,每个阶段过去了就是过去了,阶段过去后,再也无法获得过去阶段的喜怒哀乐,只能在残缺的回忆中缅怀追忆当年的所思所想。不曾拥有则无可追忆,这是事实。

08-24

写作善用标点符号,very important。标点是个复杂的问题,最近写的比较多,就明显感觉到逗号停顿的重要性,很多长句,为了有顿挫,添了很多逗号,不过也又担心适得其反,一昧修改往往并不会得到好的回报。身在庐山中,每次改完都觉得改的好,过段时间沉淀一下才堪堪看清好坏。

08-21

前几天回顾过去看的视频,发现了几个kpop,还是高中班里有追星的,天天休息时间放视频,比如TWICE - What is Love?TWICE - Talk that Talk少女时代Gee。看完后,第一个想法就是,有些人就是好看。然后还有一种感觉,青春真好,哪怕同一个人也能看见岁月塑造的痕迹(动刀不算),还是青春好啊。歌好坏就不评价了,个人对kpop也没什么兴趣不硬讲了,只是这歌词实在白水,不看还好,一看太掉价了,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词汇贫乏,或许是响应市场?确实也有讨好的意味在。

追星没什么想说的,不理智的太多,加上网络舆论,很难没点偏见,不过念着人各有好,也能理解。但是很多人把目光过于投射在偶像本体上,不是很建议,期待完美但是没有人是完美的,滤镜太厚得到的通常是失望。那么出于好奇,我也搜过,瓜很多,看了几个立即决定收手,水太深,吵来吵去的太烦人!

题外推荐一下花儿乐队2009十周年解散演唱会,大张伟还是挺可惜的,我是喜欢他的,但是乐队已经是历史了,前年听滚石的时候,有一个他去招待的新闻,才知道他以前玩朋克的。祝福更好吧,感慨。

08-17

每次写东西都不知道写什么,写不好,真的难过,最后总是浪潮般的卷去了所有的情绪,不留下一点痕迹

08-15

窗帘拉上,失去了时间的直观感知
永远头顶的白炽灯,永远空调的低温,茫然中忘却眼前的电脑,却去拿手机来看时间
恍惚还是白天,恍惚已经夜晚,恍惚又是一天,恍惚又是一年

08-14

有点恐怖,最近不知怎么回事,手上臂上多了好几道深口子没察觉,发现时都已经结痂了
和尸体没啥区别了,狠捏自己一把,不觉得痛

08-09

需要休息,需要休息,好疲惫,需要休息,感觉好累,休息休息,需要休息,需要很多的休息,因为很累,休息吧休息吧休息吧
没有单休,哭泣

08-06

生老病死无可奈何,看到多病就难过,身体重要
曾想过一定岁数就这么算了,免得后忧
但是那时又会怎么想呢?恐怕不会这么轻松

08-05

言简不为意赅
而是不愿尽说
不知何事生
小事如烟大事存

08-02

纸质与电子
之前一直看网课学什么深度学习,虽然也有很多不懂,总体还是轻松的,因为一直拖着的缘故,曾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巩固数学和程序(英语虽然说要学但是总归没那么重视的),今天拿起数学书来做,心里茫然,脑子也顿住了,眼睛也发涩了,我猜想可能是数学的缘故,但我都还没做难题呢,这种感觉太熟悉了,就是太久没看书了,脑子切不过来。
其实你说学吧,虽然却有差异但是线上线下似乎就是几种风格了,这应该只是习惯的问题,从前极其不爱看电子书于是纸质书大把大把的买,现在虽然还是不怎么看电子书下了几十本几乎都没点开过,但是电脑看的多查资料什么的,具体有什么差异吗?谁知道,本质似乎也没什么差异,因为网络上也还是尽可能地看文字资料而不是视频资料,那么就只能解释为习惯一种了。这说不上来利弊,但是还是很感慨,从纸质迈向电子,但从未想过放弃纸质,哪怕现在我的床边还放着几本书呢,但是却很少翻阅了,阅读能力的下降?不能说没有,更多的还是对纸质的耐心下降了吧,耐心意外的分布不均,老是转移到莫名其妙的地方去了,但是终归还是书看少了,太不好了,大脑结构在变化说起来是很夸张但是其实还真有点感觉,希望不是单向的吧。

08-01

失去所以海绵般地填补
海水纵然不解渴,不过早晚,喝海水与不喝海水的人都是渴死

07-23

写文章时一件复杂的事,这么多年来,总想写出好文章,但是总是做不好。

就连这篇这么简陋又无营养的随想,也是增删减改好多次才写出来的。最初版写着写着跑去讨论”看文学能提升文笔”到底对不对,哪些文学好然后摘抄赏析哪里好为什么好去了。

想写好文章是要思考的,但是思考方向很容易跑偏,可能是无法支撑长久的思考导致太过散乱。想得时候心中思绪万千感慨不已,下笔就空空如也,所思所想如烟飘散。

也是试过很多办法了,摆脱不了写到哪想到哪的困境,就连大纲也想不出什么,摇晃着想了半天,也只能挤出 “写文章很难” —> “为什么” —> “尝试了什么方法” —> “结果” 这种水平粗糙的因果推导,唉,任重而道远。真的很羡慕写文章很好的人。

有人说是因为鉴赏不够,不知道好的长什么样,写着自然没标准。品析句子好坏自认为还是擅长的,去感受去体悟,去分辨哪里好哪里不好,也不是看不出来。但是写文章,并不是那么看重局部的,事实上,很多文学很多经典单拎出来,极少有让我赞叹不已的,但是读到那里,处在那种意境或者说氛围下,寥寥几语却能让我思绪万千,感慨不已,认为天下无出其右。

有人说写少了,其实写真不少了,但还是一筹莫展,就连下一句要写什么也不清楚,模模糊糊地先写下去再说。当然因果推下去也是能写的,但是很没意思,起码我写的很没意思。

还记得中学写作文,永远的议论文,记叙文没人敢写,难写!议论文,开头总结,然后几个分论点,后面接着层层追问,让读者错觉你在深入探讨,其实也只是说起来有深度,拿给路人看,写得再好也只会觉得正常,正常不是贬义,是褒义,正常有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套典故套名言套经典示例,费尽心思去展现疑似存在的文学素养,阅卷人喜欢但常人觉得在卖弄。
追问没思路,憋不出来,就平行论点多举例子。很简单,对观点问问题,有灵感就多写自己的想法,没灵感就直接套模板议论。现在给我论题,也已经想不到什么想问的了,思维枯竭了,模板也懒得套,到现在已经没必要忽悠自己了。
当时那么忙还有余力写文章写评价甚至写点短篇(虽然写的巨烂,但是预构场景去推演,一口气写下去真很有感觉),也许当时还思维活跃?还是那时读了很多文学的缘故?常常叹道水平不够,写不出内心理想画面,写的文章失真太严重了,以至于不敢看第二遍。那时候还想着文字在描述上太过苍白无力,这个倒是很多作品都提到过,我深以为然,但是对我来说,恐怕只是水平太差的缘故,没有细腻而又变化的丰富情感真的有资格说语言没办法描述吗?不清楚。不过假设真的只用文字的话,还是没办法描述出来吧,所以文学会构建具体的场景和统一连续的氛围,会隐含言外意种种,情绪虽然具体,但是要感受到对方情绪的是你而不是对方。

希望文章能落于具体的,见过太多,也写过不少空泛的文章了。忘了哪里看过– “爱只能从具体对象而出,泛爱皆为此爱的延申”。宏大的叙事最终也要落于个体。可惜写不来。

这篇有点为了写而写,没什么感情和冲动,最初有些功利,想多写点有价值的,于是把这篇当作长篇来写,但是强扭的瓜不甜,只能说尽量了。想着其他地方还追求简练,希望读者看着不要太累,删改了不少内容,到了这边却想方设法去扩写去展开,也是太傻。说到底是写给自己的。

以后再多多写作吧,我的思想还不足以为自己构建一个精神世界。

07-20

语言的边界即为思想的边界
思想的边界即为想象的极限
因为匮乏想象,所以追求幻想
因为沉醉幻想,所以远离现实

07-11

Long Season 真的是梦幻,这种霓虹灯下的癫疯和狂气,这种无法抑制的生命力
水声,风声,铃声,距离反复拉远又缩进,在固定旋律下自有一种永恒的恍惚,变化而又最终回复
以前烦躁听不下去这么长的音乐,现在只觉太短不过瘾